多元創意展願課程──與失智長輩共展之旅
- Usr Ntpu
- 1月8日
- 讀畢需時 7 分鐘
文/陳香君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
跨代主題的教學經驗
自美研畢後從事「才能發展」相關教學研究至今,對於創造力發展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於課堂活動特別感到興趣,因此常設計主題式的跨域教學內容,融合所關注的議題,鼓勵各年齡學員將其優勢智能與創造力,分別以個人與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展現,藉以累積能力與經驗,提升自我期許,並參與世界公民願景的搭建。從校內外課程活動,到社區連結、親子跨代互動,展演分享學員的才能想法與創意,也曾透過「說出希望」「和平風箏」等活動,來傳遞國際心聲交流。
與失智長輩互動的緣起
與失智長輩互動的緣起,來自多年前與一位如母親般的國外資深藝術家的工作互動有關。因興趣投合,長輩將她真實生活的失智狀態交託給我,讓我一路陪伴她就醫診治諮商,而她也經常參與鼓舞我的各種教學計劃展演。致使日後積極增長學知,延展工作關懷相關的族群,也參與長輩延緩失能與健康促進的協助與教學。因此在某日發現家鄉的母親也開始透露出相似的舉止行徑時,重新再次調整了我的生涯軌跡。



多元智能與健康老化
在多元智能相關的理論中,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認為,每人都有八種智能,並有其強弱項,透由持續的學習練習,每種智能皆能增長到一定的水平;該理論也被廣泛運用到現代的教育界,尤其對於學齡學生。
當各國老人人口比率增加,健康老化的需求服務量也激增,「活到老學到老」的心態舉止逐漸被重視。多元智能的多面向發展,在經過青壯時期的工作生涯的衝撞之後,有些獲得發揮,有的停滯一旁。正好在樂活銀髮或退休生活的開始,給予一個反顧的契機,使成為另段學習方式的考量。藉由多種智能多面向活動刺激後,再度續積各種能力,增長生活樂趣。
失智長輩的多元需要與心聲願景
失智的歷程對於長輩及其家人都極為挑戰。漸進性記憶力衰退、智力喪失、思考障礙、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,以及異常行為出現等症狀,使得健康老化增添變數。失智被視為一種疾病而非正常老化,有時也使得失智者的一些權利與想望受到忽視。
然而正因為失智是種歷程,在這段過程中,長輩雖面對無法迴轉的退化,但仍可享有當下的體驗。尤其對失智輕症的長輩們而言,在延緩失能的積極作為中,他們多仍持有著心願與想望,期待能藉由多元活動的展現,來表達並分享歷程中的心聲。
為失智長輩設計的多元創意展願課程
在2024年的春天,隨著疫情起落,以及先前陪伴母親、送別父親的過程,瞭解熟悉國內照顧資源之後,銜接先前國際跨代的多元展願活動企畫與教學,以及協助長輩延緩失能與健康促進的協同教學經驗,我為國內長輩設計了「多元創意展願課程」,並結合新北市三峽衡安失智據點的長輩,開始了共乘展願的歷程。
近5個月帶領據點長輩們的「多元創意展願課程」中,主要運用了多元智能多面向激發、角色扮演、即興建構,在個人與團體創意合作下,鼓勵長輩想法與心願的表達呈現,讓其才能經驗與心願故事得以創意再現。
藉由活動相處與主動問談,我們一路用心紀錄據點長輩對於各種情境下的想法與心願故事、反應投射,以及所展現的肢體律動與聲音回應。為讓他們不用擔心過程中可能會遺忘的肢體聲音記憶,特別轉化他們創意即興的樣貌,演變成為再現的元素,再經由彼此觀摩學習支援連結下,組成一段段可分享的表演素材。並在每次相處的時候,藉由溫馨提醒,再度置入互動,勾起重溫每位長輩的獨特創意與作為。
過往經驗流轉成彼此滋養能量
每次的主題所帶出他們真實的心聲內容,有可能是他們未能透露給家人親友知道的小心事。在同伴之間拋磚而出所引發的共效,更容易讓他們有種輸人不輸陣、我也有故事分享後的快樂與放鬆。而這些在主題引導下,慢慢展現的繪畫、對談,聲音或肢體律動,當變成是種表達的主要管道時,每位的優勢智能更能適時地以個人的獨特性呈現。
長輩的過往經驗並在其他長輩朋友的鼓舞、交換、傾聽與支持的歡樂聲中,流轉成為彼此滋養的能量。我在其中發起、穿針引線、串接支援,也和每位大哥大姐笑鬧成一片。在課程帶領過程中,常因應長輩們所欲展現的情節,而須有道具應景的需求;要特別感謝佳醫基金會王敏真社工主任暨據點同仁的協助,給予課程發展的後盾與支持,才終於讓課程順利。
921失智日展願課程首次發表的意義
在上述課程順利結束之後,感謝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的規劃,在2024的921國際失智日辦理了「第五屆老大人音樂節」,也讓參與多元創意展願課程的長輩們,能在舞台上藉由活動展演心聲;而經由活動後網路平台上的報導,使更多的朋友們能分享到活動辦理的意義與內容。921當日我們展願作品的互動表演中,試圖營造邀請現場觀眾即場互動的氛圍效果,其中帶動性質的律動元素,其實許多源自於長輩課堂的發想心願與創意作為,這樣的「出演」對長輩是極具意義的。
隱含在活動報導對於展願互動演出段落,以及現場氛圍帶動型式的描寫文字背後,即是上段文章中所介紹的多元創意展願課程的內容環節設計,以及每周陪同長輩們心願發聲、創意激發續積下的紀錄增長。希望更多的與會觀眾以及關心失智友善的讀者,經由對課程發展的暸解,也能更加能了解展願互動作品中團體展現的目的。
從展演三段落「展願作品」「歡樂歌舞」以及「煙火咻咻爆」(註)的安排,及與群眾的互動環節中,即融合許多長輩原味創意展現與心願訊息的旁白,營造出探索他們的想望與心願的歷程。不僅是台上長輩的奇幻之旅,也是台下朋友可以共同參與的盛會。這讓長輩們覺得他們的心願心聲可以被聽見、看見、延續,他們的創意也可以做一場分享與傳承。簡言之,即藉由展願互動作品設計中的「展願」發展過程,長輩們的日常原始創意與渴望心聲,得以抒發分享與紀錄;再經由出演現場與在場家人及觀眾的「互動」過程,長輩們的創意與心願得以展現、傳遞與延續。
註:「煙火咻咻爆」為陳香君老師所創的結構性即興聲音律動課程以及作品名稱,集錄參與者創意與想望;亦為多元創意展願課程中之一系列。 |

長輩的心願迴響與展後省思
衡安據點長輩在本次展演中,藉由肢體律動與團體互動,透露著他們日常間喜歡過年過節,喜歡有家人朋友陪伴,喜歡結伴出遊,並希望生活中有個如中獎般小確幸的興奮!
幾位熱情堅持的長輩的首次律動展演,沉穩擔當,活潑逗趣,換來滿堂彩。在場嘉賓觀眾隨著呼喚聲的雀躍嘗試,與演出者融合舞蹈,更激盪出現場更多的活力與歡樂。對長輩而言,從課堂上的分享,到融入全場群眾的互動對談,他們一步步跨越自我展現的體驗極限,很讓人敬佩。
略為可惜之處是,在週六活動時間點,僅少數據點長輩們得獲家人的交通接送,出席參與活動現場分享。絕大部分未能到場的長輩,只能藉由錄播影像的事後傳達,來體驗少數同儕的蒞場喜悅。期待未來能有其他機會,更多長輩能一同把他們的心願創意與發展排練所得,能在他們最重要的家人親友,以及更多關心他們的朋友面前,呈現最熱切地分享。
鼓勵失智長輩出門享受社會互動

失智症醫療及關懷單位鼓勵失智病人走出去活動,不要常關家中。不過擔心失智長輩外出可能造成的不便與挑戰,常致家人裹足不前。因此宣導之際,尚需多方強調長輩出門參與課程活動的優點,來提升認知與支持。例如有良好的社會參與,不僅可增加互動交流,提高刺激、增加用腦機會延緩退化,也可讓長期照顧者或家屬獲得些許喘息紓壓。
多元創意展願課程正視失智長輩的心願與成就感。希望藉由活動的互動發展,予以長輩願景實現的可能。誠如其中「煙火咻咻爆」單元結構下所展示的表現內容,隨著長輩的煙火設計,捕捉生命中的美好,段段是投入、段段是精采。併發接續爆破的喜悅就在抬頭期待的時刻被看見。透由展願互動,長輩的回顧心願與展望,如同煙花般,在璀璨喜悅的片刻,延續了傳承的重量與記憶。期待未來能繼續與更多的長輩們共乘這奇幻的展願之旅,相約在多元創意展願課程中相見。
編按: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博士,專研才能發展;從事多年教育培植以及國際跨代跨領域主題方案之設計教學,為具歌唱舞蹈表演創作、攝影及策展等多元經驗的教育家與藝術創作者。作者感謝臺北大學社科院曾敏傑教授的邀請,得續以文章補充刊登,來說明「多元創意展願課程」及展願互動作品的理念與發展歷程,以便與出演現場的內容和氛圍相互印證,讓讀者與觀眾了解,短暫節目表演背後的理念、練習、意義與困難,並將失智長輩們心中的想望與大家分享。
Comentários